王德楼:深化协会标准改革,争做“团体标准”领跑者
发布日期:2017-03-010

王德楼  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

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是我国最早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的社会组织。早在1986年,就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,试点编制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。当时,国家现行的《标准化法》还没有修订出台,应该说,当时的试点工作,大大突破了原有的法律框架,目的是为了探索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的改革,由当时单一靠行政部门管理强制性标准的体制,逐步实行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、行政主管部门与专业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。

30多年来,协会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,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,结合我国标准化工作实际,积极探索,持续推进,不仅制订发布了一大批实用性、先进性兼备,基础性、前瞻性并举的工程建设协会标准,而且通过试点改革,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,为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、增加标准有效供给、逐步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。到目前为止,已累计批准发布协会标准470余项。这些标准一部分是跨行业适用的全国通用标准,其中7项已转为国家标准,如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程》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》《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》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》等,其余大部分都是应用性技术标准,涉及到工程建设领域的20多个行业、几十个专业,如工程勘察和测量、地基基础工程、结构工程、建筑工程、给水排水工程、燃气和供热工程、电气工程通信工程、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。这些标准的编制,充分发挥了创新型企业的主体作用,它们的实施,对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协会还采用快速编制程序,制定了一些应急性标准,如《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》《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》,解决了相关工程对技术标准的急需问题。协会在编制这类标准时,坚持“高水平、新技术、快节奏”的原则,充分发挥了协会标准编制程序较灵活、编制速度较快的特点。此外,协会还尝试编制一些前瞻性技术标准,如《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》,并尝试在标准中纳入专利技术,为技术专利化、专利标准化开辟了新的途径。

改革大潮涌,奋进正当时。当前,正值我国新一轮标准化改革深化关键阶段。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11月印发的《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放开了团体标准制定主体,扩大了团体标准制定范围,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行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时,直接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、具备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,在行政监督管理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,积极采用更加先进、更加细化的团体标准。到2020年,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主体,制定一批与强制性标准实施相配套的团体标准;到2025年,力争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。《意见》的出台,既为我协会大力发展CECS标准迎来了新机遇,也提出了新要求,带来了新挑战。作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的专业标准化组织,深感责任重大、任务艰巨、使命光荣。

坐而言不如起而行。面对新机遇、新挑战、新常态,我们必须以更宽的视野、全新的思维、扎实的工作来改革和发展CECS标准,做我国团体标准的领跑者,发挥协会专业标准化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。

一是坚持创新驱动,打造富有活力的协会标准制定模式。要认真总结协会标准试点经验,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优势、专业优势、人才和信息优势,创新管理模式,完善工作机制,建立和完善协会标准从立项、制订、发布、出版、实施、修订(废止)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。

二是实施协会标准质量提升战略。团体标准制定主体全面放开后,国内同业组织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。如果说过去是一家独大,那么现在则是百家争鸣。CECS标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潮头,必须要充分发挥协会作为专业标准化组织的跨行业、跨领域、跨专业优势。不仅要以量取胜,还要以质取胜。以“量”取胜,就是要在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,建立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协调配套的CECS标准体系。以质取胜,就是在全面保障协会标准编制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,在市场化程度高、产业创新活跃和技术发展较成熟的相关领域,制定一批严于或高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,即在同类可比范围内主要指标领先、技术水平领先、标准实施效益好的标准。

三是坚持协同联动,打造我国开放共赢的团体标准合作模式。为避免同业组织或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或市场无序发展,要倡导建立团体标准制定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与标准竞争机制,以共商合作大计,共建合作平台,共享合作成果,并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。同时,要建立企业标准与协会标准之间联动机制,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先进的企业标准转化为“CECS标准”。

四是坚持国际视野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讲到,“世界经济的大海,你要还是不要,都在那儿”。中国标准要走出去,就必须敢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国际市场竞争。社会团体作为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,要更加积极、主动、高效和有效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,进而提升我国企业及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国外发达国家的专业标准化组织,在该国的国际标准化战略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我协会作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标准化组织,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、扮演领跑者的角色,加强与国外同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不断提升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