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解读丨新版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》权威解读
发布日期:2018-04-090

明确定位 突出刚性 

引领公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


一、修订背景及意义

为进一步严格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和评定工作,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,加大质量检验关键环节的管控,提高行业管理水平,交通运输部于近日发布了公路工程行业标准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》(JTG F80/1-2017,以下简称新版《检评标准》),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。

新版《检评标准》是对原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》(JTG F80/1-2004,以下简称2004版《检评标准》)的全面修订,在基本保持原有整体框架的基础上,突出其强制性及限值要求,优化评定方法,简化评定程序,合理确定检验评定标准,并进一步明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定位和主导作用。

新版《检评标准》既涵盖了公路新建、改扩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技术内容,又与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、《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》等相关设计、施工标准规范紧密衔接,检验评定的程序、内容及方法与《公路工程竣(交)工验收办法》、《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》等行政法规协调统一,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双重特点。

新版《检评标准》的发布将着重提升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的刚性要求,提高工程质量关键环节的检验力度和评定标准,推动先进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工程实际应用,督促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艺,为公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

二、新版《检评标准》主要修订内容

1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,明确标准定位,突出强制性、限值要求和刚性要求。

《检评标准》使用范围广,使用对象多;由于地区差异、技术水平的不同,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。本次修订对标准适用范围、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和内容进行了修订,提高了标准的刚性要求;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定位和应起的作用进行了梳理,明确了“《检评标准》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低限值标准,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应以本标准为准”,进一步确立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地位和主导作用,其刚性要求显著增强。 

2、取消原标准采用的综合评分法,改为采用合格率法进行质量评定。

本次修订在充分吸取了来自交通行业主管部门、各省交通主管部门、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各从业单位的意见基础上,从解决现实问题和着眼于未来的角度出发,参照国家标准和其他行业的做法,明确了采用合格率法作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方法。

通过对分项工程检查项目的检测,计算每个检查项目的合格率,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对分项工程质量合格与否进行判定,然后按照分部工程、单位工程和合同段逐级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评定。采用合格率法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比原来的方法更加简单、直观、刚性,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。 

3、提高关键项目最低合格率标准,新增一般项目最低合格率标准。

基于交通运输部对全国各等级公路十余年抽检合格率的统计结果,参照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》(GB 50300-2013),并考虑公路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变异性较大的特点,本次修订将分项工程关键项目的合格率标准提高为95%。在统计分析全国各地不同等级公路工程评定结果的基础上,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,随着“五化”(发展理念的人本化、项目管理的专业化、工程施工的标准化、管理手段的信息化、日常管理的精细化)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推进,遵循严格控制一般项目评定标准的原则,新增一般项目最低合格率标准为80%。在相同的质量检验数据条件下,改为合格率法和提高关键项目最低合格率标准、新增一般项目最低合格率标准后,有可能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工程,这比2004版《检评标准》采用综合评分法的要求更高、刚性更强。

4保持原有整体框架不变,简化评定程序,合理确定检验评定标准。

本次修订保持原有整体框架不变,重新梳理了评价层级,给出了评定流程;调整了部分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,在明确标准方法的基础上,鼓励采用精度高、效率高的快速检测方法;修订了部分实测项目质量标准,补充完善检测标准体系,最大程度的进行量化检测,大大提高了标准适应性和可操作性,为公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
5、突出外观质量否决项,提高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。

原标准中要求对明显影响工程质量的较严重外观缺陷进行整修处理,对于一般外观缺陷在评定时予以扣分。本次修订改为合格率法评定后,对分项工程的外观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明确,同时参照国标,增加了结构混凝土外观限制缺陷标准,外观质量不满足要求时直接评定为不合格。在努力打造品质工程、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质量提升的背景下,强化外观质量否决项,有利于督促施工单位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工艺水平,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水平,从而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。